学校首页
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答记者问】人力资源处《师资队伍建设20条》解读
作者
记者 刘涛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9-11-22

分享

近日学校印发《哈尔滨工程大学一流队伍建设行动计划》,计划公开发布之际人力资源处负责人就计划如何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问:一流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出台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计划从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优化队伍分类建设、提升队伍能力、加强队伍培育支持、创新服务保障五个方面共20条举措推进一流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一流队伍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意。学校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决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与政策壁垒,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问:如何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答: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引导广大教师围绕“六个下功夫”,实现“四个统一”,着力培养“四有”好老师,担起“四个引路人”的职责使命。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打造学校教职工荣誉体系。持续加大将师德师风评价工作落实到职称晋升、岗位评聘、评奖评优、干部选用、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力度,并实施“一票否决制”。

问:教师队伍如何建设?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一总五分”建设推进。“一总”即专任教师分类建设。“五分”即哈烟青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管理服务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分类建设。建设分为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经过3年建设,教学科研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量不低于80%。

哈烟青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增量带存量、以存量促增量”,通过建立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加大高水平创新拔尖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经过3年建设,哈尔滨校区每年引进专任教师100人左右、“烟青”两地每年引进专任教师50~100人。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按照实验技术队伍“1+N+X”的建设思路(即1名学院领导负责实验室建设、N名高水平专职实验技术人员、X名辅助实验技术人员),推进落实《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实验技术人员引进与培育工作。经过3年建设,力争建设一支150人左右的专职实验技术队伍,更好地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工作。

思政教师队伍建设。2020年12月底前,配齐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

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的专职科研队伍经费开支渠道,鼓励学术团队自主聘用高水平专职科研人员。经过3年建设,力争形成一支不少于150人的能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支撑重大科研成果产出的专职科研队伍。

管理服务队伍建设。修订《哈尔滨工程大学职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畅通事业发展通道。经过3年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善于创新、敢于担当,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结构合理的管理服务队伍。

问: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哪些方面能力?

答:通过3年建设,着力提升“一导师四能力”,“一导师”即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能力提升。“四能力”即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学术影响力、提升国际合作能力。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树立一批立德树人先进典型,力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模范标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校内博士生导师达到600人。

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力争国家级教学名师入选数量翻倍增长、新增省级教学名师5人。

提升创新能力,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明显提升,每年至少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1项,培养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创新人才,高被引学者保持持续增长。

提升学术影响力,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国际学术组织、国内一级学会、一级学会所属专业委员会等主办),形成活跃的学术氛围。

提升国际合作能力,力争具有稳定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的教师数量达到300人。

问:学校如何加强培育支持?

答:学校从构建人才培育支持体系、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构建创新领军人才特区、完善教职工全过程培训体系四个方面加强培育支持。

构建人才培育支持体系。制定《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学者支持计划》、成立青年人才导师基金,重点培育与引进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经过3年建设,力争长江、杰青、万人、卓青和“四青”等国家级人才达到50名左右。

打造高水平学术团队。出台《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术团队建设指导意见》,加强“兴海”学术团队的遴选、支持与建设,加强学科交叉学术团队、新兴学科学术团队、教学团队建设,探索“雏雁”团队计划,培养一批“头雁”团队。经过3年建设,力争国家级创新团队取得突破。

构建创新领军人才特区。设立领军人才创新工作站(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探索强化责任和诚信约束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赋予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绩效分配、评价考核等自主权。试点对承担重大任务或重点项目的核心骨干,实行一项一策、清单式管理和年薪制。试点固定人员和非固定人员的年薪制、项目制、聘任制、承包制、兼职兼薪等多元薪酬体系。对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科研人员,探索职称评审新举措。经过3年建设,力争培育出3至5支由首席科学家领衔、能打通武器装备研发全链条、国际水平的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完善教职工全过程培训体系。制定《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职工培训工作实施办法》,经过3年建设,有计划组织教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处级干部、科级干部等专项培训,力争每年300人次以上,鼓励支持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大学开展研修、访学,师从国家级人才开展合作研究工作。

问:特殊人才计划都包含什么?

答:制定《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学者支持计划》,精准对标、稳定支持,重点培育与引进一批具有“领跑”潜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后备青年人才。

成立青年人才导师基金,探索实施校内外青年人才导师制,重点选拔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推荐成为学界和业界领军人才的助理(秘书),使其成长为未来学术领军人才。

设立领军人才创新工作站(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探索强化责任和诚信约束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赋予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绩效分配、评价考核等自主权。

问:学校如何创新服务保障机制?

答:深入推进《哈尔滨工程大学第四轮教师岗位聘用工作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强化岗位职责和竞争上岗意识,坚持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聘期岗位分离,强化教师岗位动态调整机制,真正做到岗位能上能下。制定《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职工考核管理办法》。推进落实《哈尔滨工程大学教职工薪酬分配指导意见》,激发全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各支队伍协调发展。

全面建立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动联系领导由校级领导干部向院系领导干部延伸,加速推进“哈尔滨工程大学双创科研基地和人才公寓”项目,有序推进青岛创新发展基地教师住宅建设,有效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积极推进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周边小学及在哈优质民办初中战略合作,采取联合办学模式解决学校教工子女入学问题。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教师“一表通”工程。

2022年6月,完成“哈尔滨工程大学双创科研基地和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2022年12月,完成青岛创新发展基地教师住宅建设并投入使用。

编辑: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