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我国舰船动力学科奠基人之一王芝秋教授!
作者
佚名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3-01-01

分享

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舰船动力学科奠基人之一,我国享有盛名的舰船动力领域专家,我国第二代舰船动力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哈尔滨工程大学终身荣誉教授王芝秋同志,因病于2022年12月31日16时05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8岁。

王芝秋教授生于1935年9月15日,汉族,河北省静海县人,1955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9月退休。他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历任科研处处长、船舶动力工程系主任等职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授予哈尔滨工程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王芝秋教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报国、为人师表,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终生。王芝秋教授长期从事内燃机动力学、振动噪声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指导培养研究生30余名,曾获船总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作为我校舰船动力领域和舰船动力工程学科群的奠基人之一,以其公认的学术造诣、博大的开阔胸襟,长远的科研眼光,整合各类资源,攻克重大科技难题,获批多项条件保障建设项目。在他的领导、支持和关怀下,我校舰船动力学科实现了从弱到强、从基础走向基础与型号并重的历史转折,为我国舰船动力技术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芝秋教授为我国船海事业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海军装备的发展规划呕心沥血。曾任船舶工业国防科技预研舰船动力技术专业组组长、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特种发动机学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担任了我国船舶动力“八五”至“十二五”预研计划、“高新工程”、“舰船动力改进提高”、“舰船动力基础科研”、“舰船动力2030规划”等多个重大规划的专家和撰稿人,是我国第二代舰船动力发展规划的主要参与者,引进机型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的见证人。深受业界专家尊重和学校师生爱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的楷模。他的高尚品德和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永远激励我们为教育事业和科技工作而努力奋斗,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王芝秋教授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教师、好党员、好同志,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遵照家属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及追悼会。

唁电、唁函请联系: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 张老师(13946080285)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3年1月1日


王芝秋:一生义无反顾为中国舰船动力担当

从“辽宁号”到首艘国产航母,凝聚了数以万计专家学者的努力。作为中国舰船动力发展从引进机型消化吸收到国产化的见证人和奠基人之一,王芝秋把一生的光和热都奉献给中国舰船动力发展,甘洒热血、青丝变白髮。

 

       在半个多世纪的舰船动力学习、教学与科研中,王芝秋为国家的航母建设和海军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中国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动力系统遇到棘手的问题时,王芝秋义无反顾地为国家担负起这份责任。最终,他指挥科研团队承担了动力系统理论和基础技术分析工作,为动力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撑。

为国担当义无反

“哈尔滨工程大学必须义无反顾地为国家担当起来。”当国家舰船动力方面遇到困难,王芝秋都会这样坚定的回答。王芝秋的担当,不是临危受命,而是看到国家遇到难题时的主动承担。这种难能可贵的担当精神感染着哈尔滨工程大学每一代“动力人”。

中国某企业的一项价值5亿美元的DANA项目──“希望6号”在调试过程中,遇到西欧进口的货油泵振动超标的问题。此环节若被耽搁,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交付。外方供货商、船东、船厂等多方努力都没有找到问题根源。这时,振动与噪声研究所及时伸出了援手。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的担当与团队精神在“希望6号”事件中显现得淋漓尽致。接到电话后,学校立即组织团队前往现场进行测试。与此同时,以王芝秋为主的多位老师在哈尔滨进行远程分析与诊断。整个团队加班加点、反复讨论,终于找到了问题根源,并指导了改进方案,“希望6号”得以及时交付。

经过现场勘探,王芝秋提示队员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经过6天5夜的奋战,团队在未动一颗螺丝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控制算法解决了故障,为船厂节省了1.2亿人民币的开支。

投身舰船动力发展

使命呼唤担当,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中国舰船已在世界崛起,核心动力正在走向自主研发的阶段。1935年9月出生于天津的王芝秋,于1961年在“哈军工”(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海军工程系内燃机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始投身于中国舰船动力的发展当中。

1955年,王芝秋的双脚第一次踏进“哈军工”时,便与中国舰船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作为“哈军工”的第四期学员,与同学们共同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和投身国防事业的志向走到了一起,开启了与他一生相伴的中国舰船动力的学习和研究。

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贡献祖国

当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教授缓步迈上领奖台接受终身荣誉教授证书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王芝秋从一名普通的哈军工学员到舰船动力专家,他把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舰船动力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顶尖人才,退休后一直坚持每周回学校为在校生讲述他曾经的故事。

“王老师与我们学生的关系情同父子,他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业更会引导我们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王芝秋的得意门生之一李玩幽一直铭记老师的教诲:“当你能创造出价值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乐趣,你就会喜欢上这个专业。”

王芝秋的故事感染着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莘莘学子们,这些学生在中国舰船动力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承父爱国敬业品格

王芸生(右二)夫妇与王芝秋等(右一)六兄妹合影

王芝秋是大公报原总编辑王芸生之子,生于知名报人之家,受中华传统文化浸润,“谦谦君子”四个字最能概括王芝秋教授的人格和品行,早在年少时毅然选择就读哈军工这件事上,“敏于行”即得到了完美体现。

“受父亲影响,我们兄弟姐妹都很热爱新中国,上海刚解放,家中大些的孩子就参军、参干,跟随解放军南下。我和弟弟同时高中毕业。高三时,哈军工招生负责人找我谈话,当时,听到哈军工、陈赓院长就很激动。问我愿不愿意将来毕业当军官,年轻人当然都愿意。”王芝秋在采访中这样说。

王芝秋说,“在父亲身上学到了爱国、敬业、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用于自己的事业当中。”在国家遇到棘手的问题时,王芝秋每次都是主动承担,而不是临危受命。


哈工程大先生王芝秋教授

我们永远缅怀您!

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

践行您的遗志

科技报国、为国担当!

编辑:赵琳琳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