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学校获多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5项 二等奖6项 三等奖3项
作者
董 超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9-10

分享

9月8日,黑龙江省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举行,表彰奖励2020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我校共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

船舶学院韩端锋教授等人完成的“船舶应急安全性分析及其应对技术”获科技进步类一等奖;船舶学院袁利毫教授牵头完成的“海洋工程安装作业仿真平台研制及应用”获得科技进步类一等奖;航建学院李凤明教授等人完成的“先进材料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及主被动控制研究”获自然科学类一等奖;计算机学院杨武教授等人完成的“高效网络安全监测与对抗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科技进步类一等奖;材化学院杨飘萍教授等人完成“光响应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诊疗一体化性能研究”获得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2020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共评出279项,其中最高奖1项,一等奖39项,二等奖140项,三等奖99项。

“船舶应急安全性分析及其应对技术”项目针对我国船舶/海洋平台应急安全性分析及其应对技术缺失问题,率先在国内提出船舶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念并构建了相关理论技术体系,形成了总体设计通达性评估、火灾演变预报与状态监控、人员疏散引导及损害管制的指挥决策全流程技术解决方案,并完成了火灾管控装备和海上高效撤离系统的工程化研制。相关研究成果在我国主力舰船,深水半潜支持平台、豪华邮轮等高端海洋装备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军事及社会效益。

“海洋工程安装作业仿真平台研制及应用”项目突破了多系统刚柔耦合数学模型及实时算法、主被动一体式升沉补偿系统仿真、多联邦动态组网的仿真时空同步等难题,构建了海洋工程实时仿真技术体系,研究成果有力支撑了中海油集团国内首个海洋工程数字化技术中心的建设,打破了荷兰STC、挪威OSC等国外顶级仿真中心的技术垄断,在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的施工方案论证、装备与人员安全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进材料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及主被动控制研究”项目针对我国航空航天、流体机械、动力装备等领域中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关键动力学问题,提出了主被动颤振控制策略,完善了气动热弹性问题分析方法,改进了航天器超低频微振动隔振器设计,揭示了先进材料结构的弹性波传播规律及其调控机理,实现了对特定频段振动和噪声的调控,拓宽了动力学理论的应用范畴。发表6篇ESI高被引论文,项目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被SCI他引1233次。基于项目成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湖南机械动力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为某型激光武器设计了低频隔振装置、为金风科技6.4MW风电机组叶片的停机颤振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某型压气机气动噪声及其优化分析提供了技术服务。

“高效网络安全监测与对抗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围绕网络流量与应用内容的有效监测以及管控对抗展开,突破了高效网络应用内容精细化监测与管控、网络犯罪流量监测完整取证与有效对抗、高性能网络流量安全事件深度监测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相关系统设备的研制、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研制的系统先后应用于 G20 峰会、全国两会、十八大、十九大以及 70 周年国庆等多项国家重大活动信息安全保障任务,有效解决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重大需求,维护了国家网络主权,保障了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光响应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诊疗一体化性能研究”项目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和战略产业之一的新材料研发,以基础研究为切入点,针对我国生物医学材料和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巨大(达到8千亿元),高性能生物替代材料和抗癌药物却极度依赖进口的现状,采用光响应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可用于消除深层癌细胞的光学治疗剂构筑,解决了传统光学疗法激发光穿透深度低和疗效差的发展瓶颈,以及手术治疗、辐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安全性低和耐药等难题。相关体系研究开发完成,诊疗效果已经在细胞和小动物体内获得验证,提升了国内纳米医学材料的研究水平。

十三五期间,学校不断提升重大科技成果全过程管理效能,按照“超前布局、专业指导、拓展应用、加强交流”的工作指导思想,加强成果培育及引导,逐步构建了“金字塔”式科技成果产出生态,高水平科技奖励不断涌现。激励学校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工作,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及地方建设,助力船海等行业科技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刘涛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