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延”路有你
——记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作者
刘佳奥 姜丰磊 赵琳琳 田文佳
来源
新闻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11-19

分享

延安,在曾经那段红色的历史中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诞生与成长。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不仅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首次历史性飞跃,更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石。延安精神,是始终助力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

建党百年之际,在物理学院王语鸽老师的指导下,由陈子洲、徐劭康等8名学生组成的延安社会实践团,于7月赴延安展开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学习中共党史,重温延安精神,感受革命老区改革换新的新气象。

党史学习,重温延安革命精神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延安革命纪念馆,炮兵学院旧址、踏上南泥湾圣地、走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博物馆,赴梁家河村实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地方……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个个红色圣地,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接受了一次庄严的红色教育洗礼。

“边学习边战斗,边战斗边学习”,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述了中国抗大的办学特色。实践团队长陈子洲对延安抗大纪念馆里的一幅画面印象深刻:在画面上,一队正在行军的抗大学员身背行装,为了不影响学习,每个学员的行装后还有一块小黑板,上边写着字,学员们边行军、边学习,既完成了军事任务,又学会了文化知识。“无论环境多么艰苦,革命先辈们始终保持学习的习惯,为革命的胜利积蓄力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陈子洲说。“学校的老院长陈赓大将也曾在抗大学习战斗过”队员徐劭康兴奋地说。抗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以及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为新中国办学积累了经验。徐劭康说,抗大是老院长曾经学习过的地方,它所倡导的红色革命精神也是代代哈军工人继承和传扬的。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走过的路,曾经崎岖不平的山路被平坦的柏油路取代了。”怀着激动的心情,实践团的队员们走进梁家河,“知青井”旁边生动的现场教学、走进习近平总书记住过的窑洞,队员们大家生怕错过哪个细节,全神贯注地认真聆听。“在高强度劳动下,每天坚持看书四个小时左右,是怎么做到的?”“知青的旧窑洞与村民的新居,昔日的黄土高原与今天的绿水青山,梁家河的变化不正是祖国进步的缩影吗?”队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走进延安,队员们认真聆听、相互交流,身处红色圣地,抚今追昔、鉴古思今,于实践中学习。

调研献策,感悟基层发展振兴

身处延安,触摸每一片厚实的黄土地,穿越革命先驱的旧居和窑洞,回想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队员们深深地感到,振兴革命老区经济,青年一代责任重大。在为期6天的实践调研阶段,实践团走进麻塔村、佛道坪村,感受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

几年前,麻塔村还走在脱贫的路上,如今已经成为当地苹果栽培面积最大、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生产基地。“成功脱贫的经验是什么?”“面对市场巨大的竞争,未来如何发展苹果产业?”带着问题,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文献回顾等方法对麻塔村进行调研。樊爱绒是村里最大的种植户,自2000年开始种植苹果,起初效益并不好,“国家引导大伙儿种植苹果,我就没想过放弃,跟党走准没错”。在调研中,队员们发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党员带领麻塔村村民依托苹果产业,一步步脱贫致富。“麻塔村有我一颗苹果树”等云销售模式,让村民们尝到了互联网时代带来经济效益的甜头,村委会还为种植户们建了电商直播厅,方便大家进行线上销售和推广。“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党带领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过上好日子。”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脸上始终绽放真诚灿烂的笑容,他见证了麻塔村脱贫致富,也尝到了苦尽甘来的幸福。

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现代化的窑洞让佛道坪村显得有些不同,与麻塔村相比,这里以乡村旅游业为经济主业。看着如今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以及乡村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佛道坪村党支部书记马保龙深有感触,以前的村子与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2000年前后,村民们以种地为生,生活艰难。村里的基础设施落后,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扬灰路。”马保龙回忆道。在国家的支持下,佛道坪村一步步探索发展旅游产业,一个个民宿拔地而起、一座座生态旅游园相继建成,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重返家乡,携手走向致富之路。

“我们村正大力推进以特色民宿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开发,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马保龙说,生态园里采摘灵芝、体验特色民俗文化、体验窑洞民宿……佛道坪村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休闲农业与现代乡土文化结合,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如今的延安,不再是儿时在课本上看到的漫天黄沙,而是一片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延安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也离不开人民勤劳的双手。”……实践调研中,队员们真实地记录着这里的一切,感受着革命老区的点滴变化,体会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深入体验,成长与收获

10天的实践调研生活,却是实践团队队员们一生难忘的记忆。在延安村落的窑洞里,每天6点准时起床,自己动手生火做饭,与其他高校实践团开展精彩而激烈的厨艺大比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些经历虽然辛苦,但却得到了成长,懂得团队合作的意义。”队员王博说。

七月,延安烈日炎炎,队员们徒步前往学习现场,这无疑是严峻的挑战。在实践团踏上了前往凤凰山的途中,队员们陆陆续续感到不适,或许是出于对革命前辈的敬重,又或许是延安精神的鼓舞,中途无一人放弃,历经近1小时的徒步,实践团顺利抵达抗大旧址,而途中的艰辛也使他们更能体悟抗大人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定。“那天晚上回到窑洞的时候,我发现脖子被太阳晒破皮,但想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心里充满着自豪。”队员刘玉成说。

在麻塔村、佛道坪村调研时,陈子洲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贵州省铜仁市,一个并不富裕、民风淳朴的地方。“将来无论人在哪里,都不能忘本,要时刻想着为家乡做贡献。”爷爷从小教导话语到这一刻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陈子洲希望学成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带动父老乡亲们寻找机遇,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段红色旅程、一次深入调研,无论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革命领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色,还是百姓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奔向幸福生活的张张笑脸,这些都是物理与光电工程实践团队最难忘的回忆,也是他们不断传颂的红色故事。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