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拉筹伯大学荣休教授彼得·贝尔哈兹做客林中路讲坛
作者
董春辉
来源
人文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10-07

分享

图片1.png

9月8日,黑龙江省中东欧与俄罗斯思想文化学术交流基地活动之五,哈尔滨工程大学林中路讲坛第九讲,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工作坊”系列活动的第二场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主题为“贝尔哈兹论鲍曼”,主讲嘉宾为拉筹伯大学荣休教授、四川大学、科廷大学教授彼得·贝尔哈兹(Peter Beilharz)。该讲坛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黑龙江省中东欧与俄罗斯思想文化学术交流基地联合主办。本次讲坛采用Zoom在线会议和B站同步直播形式。来自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师生共同收看了本次讲座。

贝尔哈兹系澳大利亚著名社会理论家,哈佛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主席(1999-2000届),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委员,自1988年起,接替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的拉筹伯大学教职,历任拉筹伯大学教授(荣休)、科廷大学教授(文化与社会研究)、四川大学教授(批判理论研究)、利兹大学鲍曼研究中心访问教授,耶鲁大学文化社会学研究中心成员,主要从事批判理论、现代性等问题研究,曾先后出版著作二十余部、发表文章两百余篇。此外,贝尔哈兹还是国际知名批判理论学刊《论题十一》(Thesis Eleven”)创办人、主编。该学刊是继《新左派评论》(New Left Review,NLR)和《目标》(Telos)之后,英语学界最为重要、最具特色的批判理论研究阵地之一。

贝尔哈兹通过对《论题十一》杂志发展历程、办刊方向和未来规划的介绍,开启了本次讲座。长期以来,贝尔哈兹教授十分关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的社会理论,先后出版了7部鲍曼研究文集、专著。在贝尔哈兹看来,西方理论界的鲍曼研究忽视了东欧生活经历对其思想的重要影响。华沙大学副教授伊莎贝拉·瓦格纳(Izabela Wagner)最近出版的《鲍曼传》,通过大量的访谈和档案材料,再现了鲍曼的早年生活。鲍曼曾因贫困先后当过伐木工人和交通警察,并且在军队中荣获了大量功勋和荣誉。这些早年生活经历深刻影响了鲍曼的思想立场和学术走向。相比而言,中国学界对鲍曼思想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同样集中于其晚期英文著作。有鉴于此,贝尔哈兹向大家介绍了鲍曼早期英文专著:《文化理论纲要》《阶级与精英之间》《作为实践的文化》《社会主义:积极的乌托邦》《迈向批判社会学》《解释学与社会科学》《阶级的回忆》。最后,贝尔哈兹教授讨论了鲍曼道德-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与康德伦理学之间的相似性。

图片2.png

贝尔哈兹教授的讲座内容,引发了在线听众的热烈讨论。大家围绕鲍曼不同思想阶段的连续性与差异性,与贝尔哈兹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整场讲座持续三个多小时,由博士研究生李天朗主持,外语学院毛延生教授提供在线翻译。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黑龙江省中东欧与俄罗斯思想文化学术交流基地,将在10月份进一步推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工作坊”系列活动之“国内学者、博士研究生专题报告”。

图片3.png

审核: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