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孔院故事】抬头是山,路在脚下
作者
方琳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6-05-13

分享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六个月的时光悄然溜走,回忆这几个月的工作与生活,我和每一个新到乌克兰的老师一样,既体会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收获了经验与感动。

在得知我将被派往哈尔滨工程大学孔子学院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闪现了这么几个词,战斗的民族、大雪、保尔柯察金。除此之外,一无所知。对于从小生活在南方,并且刚结束泰国任期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我要学着去适应新的生活,适应新的学生,我甚至需要学习怎样去度过“久违”的冬天。

来到孔院之后,我才知道我加入了一个年轻的团队,孔院成立时间不满五年,老师们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孔院就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而我们都是帮助它走得更稳健的一份力量。为了让这个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每个人都细心呵护着。我们挥洒青春的汗水,一次又一次将学生送上“汉语桥”的领奖台;我们辛勤耕耘,默默地护送学生们前往中国学习,又迎接他们学成归来。作为一个年轻的孔院,我们没有前人留下的荫凉可享,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开展活动的方式就很新颖别致、不拘一格。除了自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比赛和项目报告会之外,我们还在乌方的帮助下,积极融入当地的活动之中,让中华文化之花绽放在了敖德萨的许多角落。然而,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挑战。怎么让我们的活动更精致,怎么让更多人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上下求索的精神必将常在我们心中。

在教学上,我同样遇到了新挑战。与谦逊懂礼的泰国学生相比,乌克兰学生显得有点桀骜不驯。初学之时,她们常质疑我这个不会俄语的老师是否能胜任老师一职,从她们强硬的语气中,我时常能感受到她们对我的各种“不客气”。为此,我不断地在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在反复的磨合中,她们逐渐地接纳了我,而我也从她们身上发现了优点。我发现乌克兰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高,在编对话的时候,学生们总能活学活用,演出让人惊喜的桥段。这些都提醒我,只有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才能帮助她们主动学习,提高她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知识上的欠缺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加以弥补,然而如果不讲究讲课的方式和技巧,课堂气氛一定活跃不起来。

此外,我也发现,与亚洲的学生习惯被动地被老师灌输知识相比,乌克兰学生通常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语言问题。她们常常问出让我思考很久的语言问题,我充分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教学相长”。我渐渐明白了,并不是一个老师才高八斗,滔滔不绝,就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只有当老师讲得简单易懂,条理清晰,例证充实时,学生才能学得多、学得快。

我们总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在备课的时候,我偶尔会碰到自己拿捏不准的语法点;在课堂上,学生突然的提问也会让人措手不及。我想,这些应该是所有对外汉语教师经常会遇到的困难。汉语是一门缺乏语法规则和形态变化的语言,它的内涵实在太过丰富,它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没有人能轻而易举地征服。每一个汉语教师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在课堂之外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要始终带着一股百折不挠的钻研劲儿,去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去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认为教学同样如此。

借用当代语言学大家邢福义先生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抬头是山,路在脚下。”抬起头,我们的前面是一座高耸的大山,那里有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有世界上最古老又最具有生命力的语言,那里有着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继承与发扬。作为孔子学院的一份子,我们肩负了更重大的责任。要怎样才能完成好传播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呢?低下头吧,埋首案头,实践于三尺讲台之上,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教师简介:方琳,女,201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曾在泰国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任志愿者。于2015年9月至今就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孔子学院,任孔院教师。主要负责孔院本部的教学及教学点管理工作。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