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求学记
作者
于丹彤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9-10-28

分享

初夏的天气炎热,田野里的野草野花有些蔫头耷脑。小虫子却不知疲倦地飞舞着。农村的日子虽然清苦,却很恬淡。日子在一天天过去,有个姑娘也在一天天长大。她的父母是高中同学,他们都是各自家里的哥哥姐姐,他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大学。她的爷爷在父母订婚之后便死于肝癌。大额的医药费让清苦的家庭雪上加霜。她的妈妈在家人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什么都没有、在热孝中的父亲。

经历了非典、大旱,这个农村家庭并没有继续一贫如洗,在夫妻的共同努力下,日子在一天天变好,开朗的小姑娘也在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大年三十的中午,母亲炖了一条鱼,端上桌来,小姑娘问妈妈,“妈妈,今天有谁要来吗?怎么吃鱼还见不到人呢?”“没人来,今天过年,吃鱼,年年有余。”

村里的小学人很少,小姑娘的班里就九个人。教室的屋子破,天气冷的时候屋子里面比外面还冷,小姑娘的手经常冻得不听使唤。一个冬天的晚上,第二天是期末考试,因为家里没有桌子,小姑娘就趴在窗户上复习功课。看着看着感觉自己的脸越来越热,还以为自己练就了内力抗寒,最后终于坚持不住,昏了过去。第二天,小姑娘不顾父母的阻拦坚持去考试,还是一如既往的班级第一。

农村的日子很平淡,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村里孩子的娱乐活动也就只有打打闹闹,而她则喜欢看那基本已经被翻烂的书。家里又添了一个小生命,是妹妹。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父亲说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姐妹两个上学读书。小姑娘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以村小第一的成绩升入了初中。

因为生活清苦,小姑娘很瘦,为了节省交通费,只能寄宿在学校。十一岁的孩子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始了一段新的求学之路。在这里有一份爱心的汇聚——国家助学金。它为小姑娘的人生点亮了第一盏灯,让她在求学路上感到无限的温暖,心中的理想更坚定了几分。学校离家远,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第一次回家,母亲哭了,说女儿瘦了。小姑娘却说学校、老师、同学都很好,政策更好,然后又匆匆地返回了学校。

宿舍晚上熄灯,室友们都睡了,小姑娘就躲到卫生间去学习。学得饿了,可什么都没有,只能接点凉水喝,这样胃里就不那么难受了。村里的小学没教过英语,初中英语老师的课,让小姑娘听得一脸懵。因为没学音标,单词纯粹靠硬背,蹩脚的发音让小姑娘感到难受,却又无能为力,只有默默去背单词。一晃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小姑娘从入学的班级第十二名,变成了全校第二名,考入县里的重点中学实验班。

父亲背着行李送小姑娘上学,校园里的林荫路很长,父亲说,“在这就好好学习,别的事不用操心,需要钱就直说,爸妈一定供你上学。”还不到四十岁的父亲已经有了不少的白发,他承诺不会让他的孩子和他当年一样不甘地辍学。

校训镌刻在教学楼上,“志当存高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小姑娘心中也有一个早早就埋下的梦想。老师知道小姑娘家里的情况,助学金的名额也给了她一个。那份钱让她的学习生活多了份温暖和动力。班里的同学视野开阔,每个人学习都很厉害,课后还请家教进行辅导。可小姑娘只有靠自己,下课的时候能不出去就不出去,习题多做一道算一道。班里的同学大多都是县城的,宿舍也没有几个人住。晚上在宿舍,台灯的灯光一直亮着,有时累得直接睡着,台灯就一直亮到早上,五点半再洗漱去上早自习。中学这六年,她住了六年宿舍,也吃了六年食堂。

高考结束了,家里的气氛很微妙,父母从不提及成绩,变着花样给小姑娘做好吃的,小妹妹也乖的像只小猫咪。小姑娘知道这是自己唯一一次机会,唯一一次可以离梦想更近的一次机会。成绩出来了,父母笑了,笑着笑着哭了,小姑娘也是,只有小妹妹在一旁看着几个莫名奇妙的大人。

大学开学了,坐着接站的客车在校园里行驶,青檐碧瓦,绿树红花,军号声声,这里便是小姑娘梦开始的地方。在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帮助下,一个农村娃来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看着自己熬夜画的画会心一笑;西装革履地站在辩论场上谈笑风生;穿着高跟鞋在舞台上主持活动;加入国旗护卫队,在早上五点半起床去训练;穿着礼服,踏着军靴,握着钢枪升旗。日子过得紧凑充实,梦想似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光阴的故事在不停地书写,也许故事的开始并不尽如人意,但只要不断打拼,前路繁华似锦,目标是星辰大海。故事还在继续,梦想在生根发芽,小姑娘也在不断进步、成长,为祖国、为理想、为家人拼出个美好的未来。

编辑:B_xueying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