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倾听大海的声音
——杨士莪院士传记
作者
唐晓伟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9-05-17

分享

第七章 风雨兼程

1970年,杨士莪和学院水声教研室的同志们投身到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举全国之力发展的“两弹一星”事业中的一部分——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全程飞行实验研制“海上落点水声定位系统”。

准确测量弹头落点位置、落水时刻,打捞数据舱是全程飞行试验必须解决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弹头在海上的落点位置和落水时刻,是考核导弹射击精度的两项关键指标。“海上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相当于在茫茫大海上铺就一张隐形“靶纸”,以准确测出弹头的落点位置与落水时刻。在浩瀚的大海上想建立一个如此精确的标尺,谈何容易?

美国的洲际导弹从发射区、航区到落区,有很多自己控制的岛屿,跟踪测量设备就安装在沿途这些岛屿周边。因此,美国采用在岛屿附近、海底布设声呐阵的方式,用声呐阵进行导弹落水位置和落水时刻的测量。而中国限于客观条件,国外的靶场技术没办法照搬,所以科研人员必须想办法开发出自己的、便于使用的系统。

杨士莪与同属水声专业的张均民、夏奎耀、姚兰、惠俊英、田坦等人组成了27分系统的总体组。作为总体组组长,杨士莪是技术抓总负责人,需要敲定总体方案、设定分机技术指标及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从制定实验方案到组织调试器材,他既是这个分系统的“总设计师”,又是项目的“大管家”,更是其中的实施者。作为总体组组长,除了智慧和经验以外,尤其需要敢于创新、敢于拍板的胸怀与气魄。人们提出建议表现了勇气,而对于杨士莪来说,采纳建议并拍板决策,更需要勇气。提出观点是一回事,决策拍板又是另一回事。前者可以各抒己见,后者却需要最后承担责任。

在回顾27分系统研制过程时,杨士莪曾说:

自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发展科研事业始终强调独立自主、立足国内。研制27分系统还是在十年动乱期间,整个国内生产秩序比较乱,我国电子技术的水平也不高,元器件性能不稳定,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性能很差,而分系统指标要求又相当高。

比如,当时国内坐底声呐电池的“体重”达到3吨左右,并且电路的耗电量也大,海上操作困难;而国外的坐底声呐包括电池在内,可以只有3千克左右、热水瓶大小,只不过我们的坐底声呐在个别功能上比别人强一些。再比如,当时我们所采用的电子计算机,要有两个衣柜那么大,而国外同等功能的只有现在台式机的大小。当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工业有了很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到俄罗斯访问,他们的一个水声设备要放到一百多平方米的房间,我们的设备却只有四五个机柜大小,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成倍增加。2009年,俄罗斯和乌克兰来我国参观集成电路的情况,人家很赞叹,说:“我们合作吧,换能器我们来做,电子部分全交给你们做……”

但在研制“27分系统”的七十年代,如何用国产的元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制造,又要保证必须的性能指标,真有点像用“泥巴”和“稻草”盖房子,想达到和国外用“钢筋”和“钢化玻璃”盖房子一样的效果,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技术难点。

通过这项工作,我们获得了很大锻炼,而且通过与工厂的合作,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同志到工厂去,总觉得工厂有些做法的思路不好理解。譬如说一个器件,如果性能是1,为了保险起见,用到整体性能的6分、7分总该是可以的,但是工厂只用到3分、4分。这是由于当时的电子元器件性能很不稳定,虽然采取了老化、筛选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但为了使得做出来的元器件性能比较稳定可靠,保险系数就必须留得足够大。

又譬如我们初次出海,要往水下吊设备,心想吊1吨的东西,钢丝绳的拉断应力取个3吨、4吨,保险系数够大了吧!一到海上,人家舰员就说:“你这个钢丝绳能管1吨?1吨的东西,你要安全地吊放回收,钢丝绳的拉力至少得保证10吨。”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吊放时特别是出入水的时候,因为船在摇摆,会产生附加重量,因此钢丝绳的承重力会很大。

类似这些事情,我们开始干的时候,都没有经验,通过实际工作,我们的同志学到了不少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在以后承担其他科研任务时,这些经验仍将是十分宝贵的。

“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的研制,不但为中国首次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取得成功做出了贡献,也填补了中国深海水声传播研究和深海水声设备的空白,还为中国的海洋开发、水声导航、动力定位等海洋工程技术提供了经验。这十年的成果,不但对整个国家别具意义,对水声专业这个团队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在这个过程中,在杨士莪的带领下,水声专业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科研队伍,锻炼出汤渭霖、田坦、姚蓝等一批科研骨干,开拓了中国长基线、短基线、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的工作领域。

在后来的科研工作中,水声专业团队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应用于不同对象的水声定位系统,其中“水声高速目标跟踪定位与导引系统”荣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系统与“船载鱼雷三维轨迹测量系统”为1993年中国某型鱼雷海试定型起到关键作用。杨士莪在其中解决了单基元异步信号测漂、超短基线多途信号相位修正、高数据率远程距离模糊、提高定位精度的混合式模型等关键技术。

对于这个科研任务,杨士莪自己总结说:

27分系统不但为国家做了贡献,更锻炼了我们的队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长期磨炼,形成了一个坚韧顽强、团结协作的团体,这种优良的风气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有句俗话:“在战斗里成长”,在实际锻炼中不断凝练与提高,任何专业的成长都是这样的。

编辑:B_xueying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