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任喜峰: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应积极作为
作者
任喜峰
来源
组织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11-30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将“打造一流队伍,促进队伍能力全面提升”作为九项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双一流”建设中明确要求,大学学科建设需要引进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通过高层次人才强化和支撑高校学科建设。推进学校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该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作为。

一、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贡献产业之为

(一)发挥资源优势,助力人才服务保障

依托政府、企业资源优势,对接行业联盟、合作机构、往来政府部门,挖掘博士后研究生公寓、双太广告产业园等周边优势,拓宽渠道满足学校人才住房需求、办公需求,助力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二)加强功能建设,激发人才创业热情

不断强化科技园平台功能建设,完善技术、信息、知识产权、财税法务、投融资服务体系,增强包含政策法规解析、创业服务支持、投融资对接的一站式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提升资源聚合能力,保证资源使用效益,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提升人才吸引力

加快建设环哈工程创新创业生态圈,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引育科技创新人才,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开展科技创业孵化,培育集聚新兴产业,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龙江留住人才能力。加快推进龙江青年才俊创新创业区(小镇)和TOD创新创业拓展区建设,助力学校人文氛围、创业环境提档升级,有效提升学校人才队伍吸引力和稳定力。

二、校办产业的人才队伍规划

(一)人才招聘、使用与人才培养

突出产业需求导向,瞄准公司重点发展领域,实施精准引才。注重年轻人才的聘用和选拔,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采用公开招聘,严格入门条件,注重后期培养,全部从211院校和省内重点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中进行选拔,通过近3至5年新员工的不断加入,降低公司员工年龄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形成年轻化梯队建设。在实施人才招聘的同时,为在职职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着力提升公司现有人才综合素质,打造公司人才工作品牌。使专业队伍结构趋向平衡,逐步建立层次清晰,梯队合理的人才布局。丰富培训形式,探索构建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训方式的多样性相结合、专业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知识培训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创新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真正从目标要求和培训过程中发挥作用,提升素质,实现科技创新和公司战略转型。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整体规划体系,推动补齐制度短板,完善、更新、建立各项人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先、定职、定级、人员聘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广泛征求意见、民主集中和议事决策等各项制度,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较强业务水平的员工提拔至中层管理岗位,优化人员配置与队伍结构;通过建立公平合理、具有竞争力的员工薪酬绩效体系,解决员工薪酬偏低、晋升通道狭窄、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薪酬体系设计上吸引高学历研究生加入,为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储备力量,激发公司活力,以予年轻人充分施展才干的平台。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用好考核结果,充分发挥考核的刚性约束作用,确保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工作

发挥工作站对学校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和引才引智工作的作用,全方位、多学科引进优秀博士生,发挥人才辐射作用,学校和公司通过参与博士后课题研究开发,培养造就企业需要的科研和管理人才,实现高级人才向公司“柔性流淌”,为“十四五”事业发展新赛道跑出人才“加速度”,为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水平提供强力支撑,推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四)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营造和谐向上、团结温馨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员工关怀,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省市人才方面的相关政策,享受省市人才补贴红利,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抓好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压实人才工作的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抓好人才工作任务落实,坚持每年举办高层次人才交流培训座谈会,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才的作用,注重加强政治引领,畅通建言建策渠道,出台谈心谈话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实,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谈心谈话,搭建公司领导与所有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沟通机制,敞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产业工作。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