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三问说透大先生” 争做“四有”好老师】奋进新时代 争做大先生
作者
边浩志
来源
核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9-30

分享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相较于好老师,大先生有着更高的标准,不仅要具备渊博学识、精湛技艺,还要心怀国之大者、以德树人的满腔热忱,真正将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求学生涯最幸运之事莫过于学有良师,启明心智。幸运如我,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遇到了我心目中的“大先生”——孙中宁教授。与孙老师相识十余年,他以身体力行在为学、为事、为人上使我知晓何为“大先生”之范,成为新时代青年教师效法的榜样。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传为学之道

严谨求实,笃学精业,追求卓越,深耕学术厚土,这是成为学问之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新时代大先生为学之道。《反应堆热工水力》是核学院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这门课学时长、重难点多,孙中宁教授讲授《反应堆热工水力》已近30年,每次备课依然秉承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核能问题,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孙中宁教授认为,教书是一个良心活,如果没有备好课,自己会感到不安。只有做好充足准备,在讲课时才会觉得坦然无愧。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孙中宁教授多次强调,做学问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得过且过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必须求真、求精、求恒。为学致知,求真务实,这是孙中宁教授的治学之道。作为当代青年教师,立志成为新时代大先生,扎实的学识是必备的看家本领。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最前沿,磨砥刻厉、严谨笃学,不断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书写新的篇章。

“使命在肩,心怀‘国之大者’”,明为事之心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对孙中宁教授使命精神和职业情怀的深刻写照,亦是新时代大先生应有的担当和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孙中宁教授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牢记‘国之大者’”的殷切嘱托,胸怀“国之大者”,与党的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为满足国家在核能方面的重大发展需求焚膏继晷。21世纪初,美国、法国等世界强国都在大力发展先进核电技术的时候,孙中宁教授和行业内的众多专家一样都心怀一个梦想,那就是我国何时才能自主研制出第三代先进核电机组,并将自己的先进技术推向国际舞台?怀揣这一初心,孙中宁教授从没停止过对技术前沿的探索,他一边坚持教书育人,一边组建团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为满足国家“按照‘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建设核电站”的要求,孙中宁教授带领团队,以追求极致的科研态度,日复一日重复着复杂艰辛而又繁琐的研究工作,曾为了一个精准的结果72小时没睡觉,只为让“华龙一号”早日穿上世界最高安全级别的防护衣。孙中宁教授立足未来发展、勇担时代重任的情怀令人钦佩,真正做到了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科研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大先生。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修为人之德

无德无以为师,以德育人是成为大先生的第一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一个教师若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有所非议,是无法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好的教师应当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楷模,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师从事的是用灵魂唤醒灵魂的崇高事业,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示范与人格感化。新时代青年教师向大先生看齐,要增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意识,主动进行师德学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重点学习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发布的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系列文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师风教育培训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使自己永远走在师德修养的路上,自觉做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不断向成为一名“大先生”的目标靠近。

编辑:胡莹洁  审核:胡莹洁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