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振宇:立足学段特点推进高中与大学思政课一体化有效衔接
作者
刘振宇
来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3-18

分享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根本遵循,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了方向指引。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中政治课的延续,同时也是深化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工程的强有力保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高中与高校衔接处于大中小学衔接体系的顶层,处理好这两个学段思政课之间的“起承转合”,有利于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中与大学学段思政课特点

1.高中阶段。中学阶段是学生“拔节”的成长阶段,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积累阶段,也是思政课的固本强基阶段。中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多样,思维在青涩中日益成熟,对待社会现象、问题和矛盾有了基本的价值判断。中学阶段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架构“逻辑链”,坚持价值引领、提升政治素养。此学段处于中间阶段,此时期思想政治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知史”、“晓义”、“识是非”。作为前承义务教育学段、后接高等教育学段,高中学段的学生毕业后既可以进入社会就业,又可以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突显了其特殊定位,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

2.大学阶段。大学阶段是学生“孕穗”的成熟阶段,是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攻坚阶段,也是思政课教育成效的初显阶段。大学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需要充分搭建知识体系,塑造价值体系,培育情感体系,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消解不良因素影响,确保小学阶段精心播种的幼苗经过中学阶段的浇水施肥、修枝剪叶后在大学阶段能够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正因为如此,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愈显特殊,全学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效果和质量将在大学这一阶段接受检验。

思政课在大学阶段要对应“问题链”,彰显学理力量。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要注重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此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启发学生 “明理”、“行道”、“铸信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比,更加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以及理论探究的深刻性,在思想价值引领方面也强调高阶性。同时,在学习体验与素质培养方面体现挑战度,强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性。主要引导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理、明理学生能做到立身行道,同时学会理性分析和看待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二、高中与大学学段思政课有效衔接中的问题

无论是大学阶段的思政课,还是中学阶段的政治课,根本上一致的是课程教学的目的指向。两个学段都非常注重青年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都旨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受到了各界的重视,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面临学段之间的分离与割裂问题,包括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衔接,教学内容的重复赘余,教学评价欠缺关联和协同。目前的课程设置与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政课尚有距离。

1.高校与高中思政课相同、相似主题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的问题有待解决。目前,高中与大学思政课中有一些仅适合特定学段学生的教学主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学段皆涉及到的相同或相似的教学主题,如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以及增强“四个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等。目前,我国统一编写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已基本解决教学内容的进阶和一体化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出现了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例如低学段讲得过深、过难,高学段还在浅析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表明了目前我们的思政课教学并没有体现出同一教学主题的阶段性和层次性。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思政课教育内容应该是统一、一致、协调和相互衔接的,但是由于在教材体系建设、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优化方面客观存在的学段性特征,导致内容方面存在重复、断层、倒置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持教学内容内在统一性和外在衔接性的基础上,凸显阶段性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切实做到符合学段特点、遵循教学规律、体现衔接贯通,是一个需要系统深入研究的复杂性课题。

2.存在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交流互动较少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的职责特殊,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均应该拓宽知识视野,努力达成衔接共识,同时寻求衔接路径,这就要“加大高中和大学教师的合作力度,在掌握不同学段学生德育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携手研究”,同时,要努力实现教师之间制度化、常态化的交流互动和全面协作。目前在此方面的组织工作仍有待加强,各学段教师之间的互相了解程度还处于急需加强的阶段。

3.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了实际操作困难。思政课程不同于一般课程,其教学过程贯穿学生成长始终,其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书本内和考试中,更体现在学生思想上、行为上和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反射弧特别长、辐射度特别广、影响力特别深的特殊教学过程。因此,教育对象的成长发展,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教育对象的基本素质和知识基础,都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载体的创新和整合、教学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学段的联通互动程度、不同学段的教学运行效果、不同学段的相互配合程度,更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由此形成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导致了实际操作中衔接困难。

三、推进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的思考

1.要做好大学与高中思政课相同、相似主题的教学衔接。例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该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目前我省高校已在此方面作为试点走在了前列。同时也要区分不同学段的侧重点,例如在高中阶段,可以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课程。在大学阶段,应该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为达到此目的,教材编写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同时要注意加强中学和高校思政课教材编写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此部分要注意前后阶段的衔接,做到通盘把握,控制教材的深度。高校在编写教材时,可以注意压缩或删除大学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中内容相重复的部分,避免教材内容简单的重复,从而努力实现大学与高中教材的“无缝对接”。

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请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围绕高中和大学思政课的同一主题教学,同上一堂思政课。例如在对东北抗联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的学习和解读中做出全省大学高中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的尝试。

2.推动高校与高中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是思政课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典型方式,也是当前解决思政课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此处的集体备课可以是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也可以是相邻学段的教师对于相关问题的共同研讨。可以是低学段教师邀请高学段教师,也可以是高学段教师主动联系低学段教师,这样则对于保证大学和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对接性、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教学评价的连贯性提供助力。同时,可以通过课堂互访等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各学段教师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值得思考的是,互联网拓宽了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互动的渠道,教师既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互动,学习他人教学的长处,了解其他学段的需求、期待。同时增加彼此贯通、衔接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了解其他学段的教育教学状况,实现教育教学数据和信息的互通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3.建议各学段学校制定有助于思政课有效衔接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学校根据所处学段和自身实际的情况,围绕大学、高中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制定本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衔接的组织管理制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和评优制度、本校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制度等,使思政课教师打通与学校各个部门之间沟通的渠道,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抓实落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衔接。努力打造纵向贯通大学、高中的思政课教师理论学习、交流研讨、观摩课程、培训访学的一体化体制机制,探索横向贯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互动交流、教学竞技、方法借鉴的合理化载体模式,形成齐心协力上好思政课的立体化交流大平台。

4.坚持强基固本,打铁还需自身硬。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加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就要适应一体化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就要求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增强价值引领,牢记使命担当。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一场流程再造式的教学改革,更是一场关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工程。身为思政课教师要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承担起价值引领的神圣职责。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深学细照笃行,努力用强大的真理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新时代加强高中与大学阶段思政课有效衔接,既是由这两个学段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出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需要。由于学段不同,学生群体的特征不尽相同。现实中,理论认知和需求水平体现了层次性与差异性,但是我们需要确认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这决定了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思政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就要遵循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体现纵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整体水平和成效,使思政课内容高度聚焦、力量一体推进。

高中与大学思政课教学的衔接要建立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进而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作者:刘振宇,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23

[3]马宝娟;张婷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与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2):4-8.

[4]余华;涂雪莲.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9):62-67.

[5]李东坡;王学俭.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挑战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9):122-131.

[6]宋婷.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5):4-7.

编辑:赵琳琳  审核:赵琳琳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