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关于南洋理工大学的办学情况及启示
作者
刘志强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6-06-08

分享

2016年3月,经学校选派、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培训。本期培训班共有36名学员,来自中国国内33所高校。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委托,我被任命为本次培训班的班长,和全体学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一、学习培训情况

本次培训主要以大学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高级行政管理为主线,从国际一流大学的视角和实践出发,以系列讲座为主要形式,辅以参访交流、部门调研、小组研讨等方式,从理论和实际两条途径探究以南洋理工大学为代表的新加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缘由,进而全面审视、思考和研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其中,系列讲座主要围绕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念和实践、大学的人事制度与高端人才培养、教学和学生管理、科研管理等几个方面开展,辅助活动则主要包括新加坡的基本国情、和谐社会及社会管理经验,新加坡教育情况介绍,新加坡与中国和东南亚关系研究,以及新加坡政府机构、新加坡教育机构以及著名跨国企业的参观和交流等。这些讲座和辅助活动为培训学员展现了新加坡社会尤其是教育发展的全貌,为学员们了解大学办学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现状提供了直观印象。除了南洋理工大学统一安排的活动外,从相关业务和个人兴趣爱好角度,我还在课余时间先后参加了“虎妈狼爸与龙凤天才:美国华裔非凡教育成就的悖论”、“新加坡公共管理之道”、“华语语系国际论坛”等讲座论坛,读取了《陈六使与南洋大学》、《新加坡人才战略与实践》、《道法无常——新加坡公共管理之道》等相关书籍,进一步丰富了学习培训生活。

二、新加坡高等教育情况和大学自主化

新加坡是教育强国,政府高度重视本国的教育,直接体现就是教育的高投入,每年的教育投入仅次于国防投入。以2016年为例,教育预算为128亿新元,占财年预算的17.4%,有力保证了各类教育高速稳定发展。

高等教育是新加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新加坡对高等教育的目标明确、分类清晰。新加坡共有6所大学,5所理工学院(相当于中国国内大专)和2所艺术学院(相当于中国国内中专)。其中,6所大学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新加坡理工大学(SIT)、新跃大学(UNI-SIM);5所理工学院分别是南洋理工学院(NYP)、义安理工学院(NP)、共和理工学院(RP)、新加坡理工学院(SP)和淡马锡理工学院(TP);2所艺术学院分别为拉萨尔艺术学院(LASALLE)和南洋艺术学院(NAFA)。这些学校的数量、类型,基本与新加坡受初、中等教育的学生人数匹配,且按照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流,不搞一刀切。

为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新加坡政府从2000年起适度扩大了大学办学自主权,进行大学自主化(公司化)治理改革试点。2005年通过《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司化)法案》和《南洋理工大学(公司化)法案》,2006年两校成为自主化大学。大学自主化后与政府的关系主要通过相关法案和协议来明确各自的权责,主要内涵是:第一,国家和政府赋予大学独立的人事权,不干预大学人力资源建设,不干预大学对教职员工聘用和解雇;第二,大学校长和大学董事会自行管理学校具体事务,根据董事会制定的大学发展方向制定人事和财务政策及其实施策略;第三,大学财务权自主,政府继续给大学提供优惠政策、拨款,帮助筹集资金,但不干预资金的用途,大学具有更大的公共资金使用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资金用途,资金由大学董事会监督;第四,大学成为担保型非营利的企业有限公司,这也是新加坡大学自治改革的重中之重。大学改变目前的法定机构地位,不再是政府的专属,而是属于那些利益相关者,诸如教职员工、捐助者、政府、学生和校友等等。大学企业化鼓励政府、教职员工、学生、校友和捐助者等大学利益相关者建立主人翁意识,从政府实施主导转移到使各利益相关者都积极地参与到大学发展方向的确定中。

在实施自主化改革中,从政府角度而言最主要的变化有二,一是通过改革拨款制度,放权资源分配,二是改变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通过与大学签订政策性协议(A Policy Agreement)、绩效协议(A Performance Agreement)和大学质量保障体系(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 for Universities)来监督指导大学的工作。

在实施自主化改革中,从高校角度而言,最主要的变化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成立大学的自治管理机构——独立董事会。大学董事会是学校最高权威机构,决定大学财政方针;制订长期教育规划并负责实施;对学校事务享有最终决定权;确保大学管理高效与财政来源的稳定;行使教职工管理人员的任命权。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对董事会负责,并对学校负有全部的管理责任。二是自主招生,建立自己对学生独特的录取标准,以便大学能够树立更加适应的战略培养目标,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到最好的学生。三是在教职员工的管理上,引入灵活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绩效方案,建立有利于吸引全球杰出的学术专家和学术团体来新加坡大学工作的薪酬体系。

[1] [2] [3] 下一页

编辑:UX_wangkunyan  审核:赵琳琳

[1] [2] [3] 下一页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