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杨德森:多歧为贵,选准方向,甘于寂寞,奋发有为建立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体系
——2011年寒假工作会议专题发言
作者
杨德森
来源
工学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1-03-17

分享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学校发展来说非常关键。万事开头难,只要做好谋划,坚持改革,改变观念,“十二五”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天我在这里主要对学科专业建设谈几点想法,不谈具体措施,仅供抛砖引玉之用,供大家探讨交流。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好坏关系到学校“十二五”预期目标能否实现,对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同样至关重要。下面我对学科专业建设主要讲三点。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学科专业建设特点

(一)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完成了对旧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造,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走过了欧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并开始向世界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是高等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百废待兴,科技基础非常薄弱,高等教育事业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全国科技人员还不到五万人。中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新设几十所工业专门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相继建立铁道、电力、钢铁、建筑、农业、林业等大批科研院,形成各行业的科研核心力量”,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1978年至1990年,是高等教育的振兴时期。文革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党和政府重新开始重视教育,恢复了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制度,强调教育质、量并行,并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为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迎来了“高等教育的春天”。

第三阶段,1991年至1998年,是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时期。这一时期,让全国人民都认识到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一方面通过挖掘高校内部潜力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厚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特别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加强一流大学建设。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指出: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中央、地方以及其他各方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即“211工程”,提升我国高校的学术影响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国家强调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消除了条块分割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时期。1999年国家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扩大了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招生规模,尽量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发展时期,我国在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重大调整,一手促规模,一手抓质量。早在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典礼上,中央即提出“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主张。1999年,教育部批准北大、清华等7所大学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此后,南开大学等30余所大学相继成为“985”大学。

(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形势与特点

1.实施国家战略,突出教育优先。中国标志性成果,经常被谈及的也只有古代的四大发明,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施的211工程被世界普遍认同。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做好精英教育,这一切的关键是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在2010年国家颁布的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各阶段教育,提倡终身学习,教育成为国家发展主战略,突出了教育优先发展,强调的也是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关键就是素质与质量的问题。

2.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源紧缺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中国有13亿多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资源优势。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教育投入,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实施重点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国家意志,推进高等教育重点工程建设。如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对我国高校进行层次分流。中国要在21世纪建设100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仅仅靠几代人的努力不可能完成,而要提高所有高校的办学水平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所以,国家在高校的建设上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点我们都亲身感受到了。

4.依靠学科带动,提升教学质量和竞争力。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必须依靠学科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拥有了发达国家所有层次、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借助学科专业的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不竭动力。改革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国家颁布了《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先把改革放在发展之前,就说明只有改革才能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不改革就没有发展。而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更有意义,学科专业建设结构不进行调整与优化,发展无从谈起。

6.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创新。整个学科专业建设应和谐发展,要异军突起,不可孤军奋战,我们要处理好强势高峰学科与基础弱势学科之间的关系,没有平原学科的发展,就不可能造就高峰学科,因此,既要积极促进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也要给基础学科专业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处理好研究生与本科生教育、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只有他们之间的关系理顺了,形成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机制,才能完成学校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整体升级”战略,才能缔造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

以上六个方面都有我们反思的空间,学院层面更要深刻理解,加深认知。尤其是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大家的思想认识和行动上还没有统一,没有一个共同的认同感。就像中国虽在不久前实现世界造船量第一的目标,但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造船技术和经济效益都不是第一,究其原因,关键是一个项目的技术含量。同样的道理,我们要从中认识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是搞好学科专业建设,抓好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建立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体系。

此外,大学排名备受关注。高校排名像个魔盒,不管你喜不喜欢,最终你不得不格外地关注,很多高校在没有大学排名之前,自认为是国内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有了排名之后就没有原来想的那么美好,甚是失望,虽然排名的规则或潜规则让人议论颇多,但大学排名仍备受关注,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中国有武书连大学排名、上交大大学排名、中国校友会大学排名等;国外有备受中国关注的英国《泰晤士报》大学排名、美国《新闻周刊》大学排名等。对此,我们不能太看重,也不能视而不见,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真正地把学校的学术影响力打出去,因为不管哪个大学排名,学科专业建设水平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学科专业建设重要性与面临的问题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1.学科专业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水平。对于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我国通常有几种论点。如龙头论、筐之论、纲之论。我更倾向于学科专业建设是纲,牵一发动全身,对学校发展非常重要。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一定是因为有一流学科专业。

2.学科专业对人的发展起着方向和规范的作用

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师。学科专业建设对教师发展非常重要,学科专业是教师们活动的土壤和舞台,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建设能够引领教师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保持学科梯队的相对稳定性,优化梯队结构。

(二)我校学科专业建设面临着新情况

1.分阶段连续定位。我们即将制定“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但绝不是说这个规划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执行下去,如果执行就是五年、十年,我们的规划一定是方向性的、原则性的,不能是具体的。要不断反思、不断研究,特别是高速发展的高教改革形势,学校、学院都应根据中国这个不断变化的大环境,分阶段连续地给学科专业定位。

2.突出特点,形成特色。在学校18个学院中,有几个学院处于很不舒服的境地,因为他们学科专业面宽,铺的摊子太大,而唯独缺少有自己特色的学科专业。所以,这些学院想要做好学科专业建设就有难度,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不管怎么样,学科建设都要突出重点,坚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3.促进产学研的协调发展。现在国家大力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到科研生产一线去锻炼学习,学校人事部门已经有了这项举措,很有特色,但是派出去学习的人员数量不多。

4.重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地努力,而不竭动力的来源就是对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有了好的制度和政策,再有一批脚踏实地的人,学科专业建设就会持之以恒地发展,取得好成绩。

三、关于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多歧为贵,不与苟同

蔡元培先生提出“多歧为贵,不与苟同”的观点。我们的学科专业建设也不应该千篇一律,毫无特色。我校有100多个硕士学科,没有一个学院仅涉及一个学科。如人文学院是按照学科专业门类建立的,还有的学院是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建立的。学科专业应该有所不同,有所特色。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按照一级学科的建设工作,我们要有所准备把二级学科按照一级学科来建设。

(二)选准方向,打造优势

朱清时院士提出:一个一流研究性大学,第一步就是要做自己最有特色的东西,对自己的优势学科一定要“锦上添花”或者“火上加油”。同时,在建设新的优势学科上,千万不要去赶潮流,因为现在已经成为潮流的东西,往往竞争也比较激烈,成为优势学科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与其这样,不如把精力投入到那些当前还未被重视但很有前途的新方向。如中国科大在2000年选择了单分子科学和量子通讯作为自己重点建设的学科,当时这还是比较冷门的学科,但现在已经变成了热门学科,在国内外也位列前茅。由此可见一斑,学科专业建设不能随波逐流、跟风而上,只有选准有潜力的学科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建设力度,才能打造出高水平的学科专业。

(三)重视研究,科学定位

钱学森先生最早在1947年曾在美国做过一个报告,提出了 “Engi-neering Science”一词,我校是一所工科大学———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是一个很好的名字。以前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个名字非常糟糕,但是钱学森先生认为,科学与技术之间,应该有“工程”连接过渡,所以,工程技术很重要,工程大学这个名字适合学校办学特点。希望大家关心、参与研究“工程”这个概念,研究“工程”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重视研究一些问题,科学制定好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科专业建设也有了一定突破。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十二五”起步的有利契机,更好、更快、更强地做好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忍受一定的“寂寞”,选准方向,拼命干几年,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应该坚持“多歧为贵,不与苟同”的原则,选准方向,集中资源,建立优势特色学科,甘于寂寞打基础,顺势而发打江山,不断开创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新局面,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努力。

编辑:B_liangchunlong  审核:OldMan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