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龙头新闻:国内首创!哈工程科研团队研发水下油气开采的“最强大脑”!
作者
赵一诺
来源
黑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8-18

分享

10年磨一剑,从“跟跑”到“并跑”,致力于解决我国在水下油气开采控制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近日,哈工程机电学院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所王立权教授团队研发的水下油气开采“最强大脑”——水下生产系统核心控制装备完成交付,将应用于渤海油气田开发项目。

该装备是国内首台套应用于渤海油气田开发的国产水下控制系统,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并通过挪威船级社(DNV)认证。项目甲方中海油研究总院认为,这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油气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开辟了浅水油田作业新模式。

打破垄断技术,向世界证明中国行!

渤海石油矿藏丰富,但水上航道纵横,无法采取传统的海上平台的直采方式,而使用水下生产系统实现海底油气开采并将油气输送到远距离海洋平台是最佳途径。在复杂的海底环境中,如何安全可靠地实现对油气开采装备的控制是核心关键,这项核心技术业内被称为水下控制模块(SCM)。

水下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和装备,仅被欧美少数几家公司垄断。因水下作业对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要求极高,一旦发生泄漏问题,将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损害。面对这项高风险和高技术研究,国内高校和研究单位极少涉及。甚至国内外业界也有人认为“这么高端的设备中国短时间造不出来”。

哈工程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潜心钻研,在渤海浅水油田开发项目中,用三年的时间,攻克了水下控制系统的主要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水下控制模块(SCM),向世界证明了“我们可以”。

水下控制系统研发团队合照

水下控制模块(SCM)作为水下控制系统的“大脑”,是一个机、电、液、光一体化的设备,从设备细节到整体系统都要经受高温、高压、高强度冲击振动的考验,需解决多学科难题。

液压上要求所有液压元器件特别是液压集成阀板承受10000psi的高压,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渗漏。经受住如此高压,才能满足设备水下作业需求条件。“这些直径8毫米液压接头,要承受700多公斤的重压,相当于两个世界举重冠军的举重成绩。”研发人员贾鹏说。电气上要求全冗余化控制,控制系统要能承受70°高温环境。机械上要解决14路液压接头和4路多芯电接头同步精确对接和锁紧问题。这些难题均被团队一一攻克。

水下控制系统的组装与现场测试

除解决水下控制模块(SCM)的技术难题,渤海海生物生长快,泥沙含量大、海水浑浊和温差大的现实问题,同样为项目研发带来诸多挑战。为了防范海生物对设备的影响,课题组专门研究了渤海环境海生物的生长规律,并针对性地通过材料、涂层和防护结构防止海生物对设备的影响;渤海环境泥沙含量大、海水浑浊,能见度低,给潜水员水下操作带来很大困难,课题组和一线潜水员沟通,从设备操作标识、操作灵活性等方面优化了操作接口;渤海环境温差大,对系统的硅油补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组通过选择特种硅油,扩大补偿囊体积和减少补偿空间等方法解决了温差大造成的补偿难题。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团队突破水下高压集成式液压阀板、水下多路液压电气回路自动精确对接、锁紧解锁、SCM安装及回收、双SEM冗余控制、水下供电单元电力智能监控和主控站多路数据处理等多项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控制模块(SCM)、主控站、电力单元和安装回收装备。为水下油气开采成功研制出“最强大脑”。

水下控制系统交付甲方

据了解,渤海油气田项目水下控制系统装备成功问世源自科研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十年积累。团队自2011年就瞄准高端海洋油气关键装备研发,他们潜心研究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工艺,从“跟跑”做到了与国际“并跑”。

为了攻克尖端难题,他们一宿一宿地泡在实验室,全身心投入。团队4名教师,10多名博士学生,十年如一日,把严谨、创新、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敢拼必成的信念投入到无数个科研日夜中。

60多岁的团队负责人王立权马上要退休了,却依然那么拼。7月份正是炎热时节,在成都高压舱试验,当时王立权虽身体不适,面色发白,依旧坚持在现场,直到试验顺利完成。王向宇在外科研,爱人怀孕,他默默把妻子送回家请父母照顾。疫情期间,贾鹏出差三个月未回家,女儿就常问妈妈:“爸爸去哪了?我想他。”

早上5点出门,夜里11点回家,团队成员每天都要去20公里外的工厂,春节也不例外。团队硕博研究生陶浩涵、商守博等学生,放弃寒暑假休息,每晚与老师熬至深夜完成科研任务……


原文链接:http://h5.hljnews.cn/h5/detail/normal/4378557570204672

编辑:朱虹  审核: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