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
作者
佚名
摄影
王一勇
来源
大公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5-12-31

分享

图:博士生公寓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训:“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面向21世纪,哈尔滨工程大学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方针,确立了依托船舶、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发展战略取向和”三海一核」服务主体的定位,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色,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为中国”三海一核」(即船舶工业、海运设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等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中国“211工程”首批建设学校,国家55所设有研究生院、43所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全国重点高校之一。

面向21世纪,哈尔滨工程大学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方针,确立了依托船舶、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发展战略取向和”三海一核」服务主体的定位,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色,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为中国”三海一核」(即船舶工业、海运设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等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中国“211工程”首批建设学校,国家55所设有研究生院、43所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全国重点高校之一。

1981年学校获得中国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6个(含MBA),本科专业52个。学校在多年发展中逐步形成学科分布合理、年龄结构适中、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精干高效的教职工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85人,教授、副教超过800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6人。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5000多人,其中研究生5500多人。

“哈军工”内涵造就科研成就

长期以来,哈尔滨工程大学继承和发扬”哈军工」优良的办学传统,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的思想观念,在办学中形成了“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教学严谨、学风优良”的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50多项。

早在“哈军工”时期,学校就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以气垫船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

近年来,学校通过了科研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认定,标志着学校的科研质量管理与世界接轨。在水下机器人技术、船舶减摇技术、动力定位技术、组合导航技术、水声技术、核动力仿真技术等方面,学校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云南昆明抚仙湖考古活动中,哈工程的一些设备和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包括哈工程研制的世界第一艘既可载人又可无人缆控作业的双工型潜器、中国第一套测量海底地貌的条带测深仪,以及高精度差分GPS定位设备。

联合办学借助船、海、核特色

多年来学校重视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国际交流水平和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已与美、英、俄、法、德、日、意、加等15个国家60多所有影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互派学者教授访问、讲学、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办学。

由于特殊的地缘优势,哈工程与俄罗斯合作十分密切,目前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的“2+2”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已经获得批准,于2006年9月正式开始招生。随着这一项目的推进,类似形式的与俄罗斯高校间的硕士、博士层次的联合办学也将全面展开。

哈工程是国务院首批认可的允许接收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早在哈军工时期学校就开始培养海外留学生,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船、海、核特色是学校鲜明的旗帜,利用学科优势发展留学生教育是哈工程的奋斗目标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学校就开始以英文授课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硕士层次的巴基斯坦学员,赢得了巴基斯坦政府的赞誉和认可。

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日趋成熟,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十二个英文授课专业,内容涉及船舶设计、核能科学、控制理论、计算器科学、机械设计、通信等多个学科。

为了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扩大留学生的规模,奖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生来校进修、攻读学位,学校自筹资金,设立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编辑:B_shaojihu  审核:OldMan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