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新华社:我们在中国一切安好
三位在华外籍人士的防疫生活
作者
李建平 孙晓宇 徐凯鑫
来源
新华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02-19

分享

帕特里克·班德正在宿舍内学习。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哈尔滨2月5日电(记者李建平、孙晓宇、徐凯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在中国持续。中方高度重视在华外籍人士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记者近期采访了来自马拉维、俄罗斯、巴基斯坦的三位在华外籍人士,了解他们在这段特殊时期里的防疫生活。

来自马拉维的义务防疫宣传员

帕特里克·班德远在非洲马拉维的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中国发生疫情的新闻后,十分担心。为缓解家人忧虑,班德每天给家里打电话。他告诉家人,中国政府正采取有力措施对抗疫情。

今年30岁的班德,5年前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来到中国学习。如今在黑龙江大学攻读哲学博士的他,没想到在毕业前几个月会遇到疫情。

近期,班德的老师每天关心他的日常生活,这让他感觉很安心。“我相信疫情迟早会过去。”班德说。

班德身边一些刚来中国的朋友对疫情发展情况不了解,班德会充当义务防疫宣传员,耐心给他们讲解,告诉他们疫情可防控,安慰他们不要慌乱。

“这次疫情也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刻认识。”班德说,他对中国了解越多,就越喜欢这个神秘、有趣而伟大的国家。

班德在自己的社交软件上写道:“面对疫情,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武汉会好的,中国会好的!”

杜申·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在家中上网了解疫情信息。受访者供图

俄罗斯医生变身“防疫”达人

“病毒来了,我们不能去逃避,要勇敢战胜它。”73岁的杜申·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说。

杜申是俄罗斯眼科医生,自2004年在黑龙江省大庆眼科医院出诊以来,医治中国患者超过10万人次。

疫情发生后,杜申所在的医院及时告知他和其他外国专家疫情相关信息,并建议他们在家休假。

“医院给我提供了交通工具和防疫用品,并在生活上给予我帮助。”杜申说,他选择留在中国,是对中国政府和自己工作医院的信任。

杜申防疫工作做得一丝不苟。他现在基本不去人多的场合,偶尔出门也都戴口罩,回家后立刻洗手、消毒。

作为医生,杜申能体会抗击疫情一线人员的艰辛,他说:“我十分钦佩中国政府为防控疫情采取的措施和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

杜申说:“我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与壮大,我也将见证中国取得这次抗疫战争的胜利。”

瓦利德·拉扎在宿舍内学习。受访者供图

巴基斯坦“学霸”闭关写论文

26岁的巴基斯坦小伙瓦利德·拉扎,2018年9月来到哈尔滨工程大学读书。“我在这里有很多同学和朋友,我们彼此陪伴,并不孤单。”拉扎说。

拉扎的宿舍一楼有超市,他可以买到蔬菜、水果及日用品。而宿舍内有厨房,他可以烹制自己喜欢的家乡菜,生活没受到太大影响。

疫情发生后,拉扎所在的学校将他居住的宿舍由两人一间调整为一人一间。拉扎很少外出,这让他拥有了更多时间准备毕业论文。他每次返回宿舍时,老师都会为他测量体温。“我感到很温暖。”他说。

“大家要相信中国的力量,中国政府和人民有能力应对这一切。”拉扎说。他希望武汉人民坚强起来,他在心底为中国人民祝福。

原文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8847603?channel=weixi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栗浩  审核:金声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