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开放共享让设备“活”起来
作者
胡莹洁 宁玺翔 王洁 刘颖文
来源
国资处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12-03

分享

编者按:大型科研仪器是用于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实验室科研设施与仪器的重复建设和购置,会带来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资源闲置浪费。如何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国务院以及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先后出台系列文件进行综合整治。 从2014年开始,学校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循序推进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建设升级“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周”,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推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目前学校半数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都实现了开放共享,帮助实现科研资源的合理充分使用,对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节约资源、支撑地方经济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10月18日至22日,为了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宣贯开放共享政策,推介学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学校国资处联合各学院开展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周”活动。

“实验室开放日”让更多学生走进实验室

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周”期间,各学院组织相关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很多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慕名而来。

“今天上午,我们陆续迎接了两批前来实验室参观的学生,都是本专业大一、大二的新生。”发动机排放检测中心副主任董全说。学生们围绕清洁燃料、发动机减排及减碳技术的未来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他们关心的问题,求知的面孔上满是对自己专业的浓浓兴趣。“充分利用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让原先少有机会进入实验室的本科新生们来认识先进的实验设备,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使他们对学校船舶动力学科的优势有更深的认识。”

在航建学院力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的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跌落试验台等设备前,36名本科生和14名研究生参与了拉伸金属材料和压缩实验等操作培训学习。在了解到其中几名研究生的科研需求后,教师现场增加了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的操作培训。

在被动雷达寻的技术实验室里,给参观同学讲解的大三学生赵开元鼓励学弟学妹们体验仪器的使用。“从调整一个小数据开始,再亲眼看到其他数值的变化,可以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培养专业兴趣。”他认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帮助新生确立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

在分析测试中心,参加活动的除了材化学院学生以外,来自物理学院等其他学院的学生也不少。“‘开放日’能够打破学科壁垒,让其他学院学生也能了解材化专业的实验仪器,参与仪器操作。”材化学院教师杨宇宁说,“学会科学正确地使用仪器,对仪器的保养帮助很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耗,也可以对数据分析做出专业指导。”

各学院为“实验室开放日”做了大量筹备工作,为的就是让学生对科研设备有更专业的认识。“船舶学院的综合实验水池每年也会向师生开放参观,但只是一个走马观花式的简短介绍。这次开放日,我们做了很多准备提升开放质量,比如增加国家实验室的背景介绍以及航海学科方面的一些知识。”船舶学院副院长孙龙泉介绍说。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迈出改革步伐

“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只是“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周”中的一个环节。

“第一年举办‘实验室开放日’,目的就是想让师生了解学校的优质设备资源,激发学生的科创兴趣,同时也希望促进跨学院、跨学科交流。”国资处副处长申楠说。

“共享周”期间,国资处深入各学院面向教师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培训、答疑,并联合科研院和财务处进行面向全校师生的现场政策答疑,涉及设备采购、资产管理、开放共享、财务报销、科研经费管理等相关政策。

我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自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后不断推陈出新。2020年7月,学校修订出台《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从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等进行了新的改革,并在船舶学院、材化学院等7个学院开展试点工作。“《办法》出台后,原先‘学校-学院-团队’的三级管理架构变为‘学校-学院’的二级架构,学校做好顶层规划,学院做好组织实施。”

同时收入分配也是重要改革之一。开放共享服务收入92%由学院统筹使用,主要用于设备维修维护、功能开发、实验耗材、业务培训费、绩效、外聘设备管理人员薪酬等。其余则纳入学校开放基金预算统筹管理,用于支持开放共享信息化建设、学院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实验室资质建设、后补助等工作,引导鼓励学院在开放共享上做更多开拓性工作。“物权和财权的‘放管服’,有助于学院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开放共享实施计划,促进实验室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申楠解释说。

今年4月,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完成升级,新版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新版系统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网络集约化管理,用户可查询开放共享设备空闲时段并自主预约使用。“新版系统的运行,使得设备资源集中起来,降低设备的闲置率,方便设备的查重。同时设备管理员也可以通过预约情况了解设备的使用需求,为设备的购置提供依据。”

截至10月20日,共有1403台仪器(设施)通过学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管理。系统内建立校内课题组账户169个,校外注册用户127人;通过平台进行预约共计2135人次,仪器使用1903人次。

此外,为了推动开放共享工作,国资处还加快了物联网的探索建设。从去年1月至今,已建设了3期。“通过物联网,可以在线监测实验室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实现预约使用可控等,这些也都是为了更好地支持设备开放共享来设计的。”国资处业务主管付跃军介绍说。

开放共享成就合作与服务

从线下申请到线上预约,从分散式管理到集约化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改革,带来的既有效率的提升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也对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及服务地方经济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前学生为了预约实验设备需要早起排队预约,现在在网上就可以预约,还可以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设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材化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负责人张宏森说。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线上预约避免了学生在实验室门前排队等待的聚集风险。“物联网的建设让学生在周末和夜间也可以使用设备,让分析测试中心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实验室’。”

分析测试中心于2019年成为学校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一个试点,里面集中了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一大批通用设备,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共享。“我们开放共享设备主要以三种形式:一是为科研项目提供专业检测服务,二是协助师生进行实验,三是培训学生进行自主上机实验。”其中,在培训学生自主上机的过程中,分析测试中心尝试以开放共享为牵引,发挥实验育人功能。

“我们会用较长时间来培训学生自主上机,着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稳定的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实验精神和专业负责的责任意识。”张宏森希望通过开放共享仪器设备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线上管理可以帮助实时掌握学生自主上机实验时间。“我们会将学生实验时长的数据打印出来,供他们在求职和求学时使用,肯在实验上花时间的学生通常都会更受青睐。”

校团委则尝试通过对接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一方面,我们调研学生创新创业设备仪器需求;另一方面,依托‘共享周’活动,让学生了解设备开放共享平台这一服务渠道,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面向学生开放共享,强化对学生的技术创新服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团委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主任朱小亮说。

此外,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还可以促进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各学院将仪器资源信息汇聚在一起,通过学校开放共享平台,对接师生的实验供求,打破了以往的信息壁垒,促进了学院内部、学院之间、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和服务,开放共享的内涵得到深化。

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支持水声学院科研项目的同时,也为船舶学院、动力学院、智能学院、材化学院等多个学院的科研团队提供实验场地与设备。“我们的消声水池、信道水池、声源发射系统、水洞等设施和设备在行业内很受欢迎,中船重工760研究所、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等都会来此共享设备。”水声学院科研保障办公室主任田宝晶说。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共享的服务范围,实验室加强了网站建设,制作了宣传册,计划加大宣传力度。

在航建学院的力学实验中心,每年临近毕业季,27台供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总是供不应求,航建学院、机电学院、材化学院等学院的大四学生和研究生都会来使用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而在服务师生的同时,实验中心同样为其他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发挥作用。“哈工大、林大、北理工等一些院校的相关科研项目都会来实验室预约仪器设备,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中科院沈阳金属所等科研院所也都是我们开放共享的服务对象。”航建学院院长助理曲嘉介绍说。

学校整合仪器资源成立的发动机排放检测中心,有力支撑了船舶行业低碳清洁燃料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控制与认证工作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大型仪器设备及人员专业性好,实验室资质覆盖范围全面,更能够为国内外的专业机构、研究所及大型厂商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据主管实验室的动力学院副院长张楠介绍,该实验室是国内首个在船用发动机排放领域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中国船级社(CCS)认证的高校单位,今年又新增获得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排放认证资质。资质认证的取得使实验室的服务水平及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也为更好地开展设备开放共享奠定了基础。中心围绕我国新一代自主化船用发动机的技术突破与应用转化,为中船711所和408厂提供了先进测试服务;帮助潍柴集团成功开发全球首款商业化实现超45%热效率的高速天然气发动机;为玉柴6K船用天然气发动机减排技术咨询及内河排放认证服务,累计销售超过1000台;为中船大连船用柴油机厂提供某型低速两冲程柴油机的TierII排放认证。同时中心积极与哈电集团在大功率高效清洁燃气发动机技术开展合作,为龙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中心自成立以来至今,累计完成科研及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经费超500万元。

学校将开放共享工作作为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推动,促进学科交叉、跨学院合作与集成发展,集全校之力服务“三海一核”及相关领域重大需求,持续提升科技供给能力。

编辑:胡莹洁  审核:胡莹洁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