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人文学院“核能云课堂”强力吸粉 学生直呼“别下线”
作者
朱虹
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04-25

分享

人文学院法学教师党支部最近组织的“核能云课堂”上线后,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不仅本专业的学生3个小时意犹未尽,其他院的学生也前来“蹭课”,学生们强烈建议老师开启不限时直播间,成为“永不下线的会议室”。

“核能云课堂”到底是如何成为“网红”的呢?其实,此“核能”非彼“核能”,“云课堂”也并非专业课,而是人文学院法学教师党支部落实“一线党旗飘,战疫当先锋”党日内容,举办的系列线上活动。

人才培养模式从线下搬到线上竟“意外”吸粉

“学姐,司法考试哪个论坛资料多呀?”

“学姐,申论怎么写能得高分啊?”

“学姐,你觉得有没有必要报辅导班啊?”

学生们热情提问,“主播”耐心解答,直到达到3小时时限才下播。人文学院法学教师党支部举办的“核能云课堂”至今开播3场,“吸粉”能力超强,一场比一场火爆。

其实,从课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感受到,“核能云课堂”是个传授分享经验的平台,人文学院副书记曹景杰介绍取名“核能”的涵义:“法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有双核竞争力,其中以考研为标志的专业知识为一核,以司法职业资格、教师资格证或人力资源师证等资格获得的能力特长为另一核,有了‘两核’能力,就业就有了竞争力,党支部从学生切实需求出发,举办‘核能云课堂’的目的就是给同学赋核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核能云课堂”的“总策划”,法学党支部书记刘沫茹表示,抗“疫”时期,将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找到线上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基层党支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根据学院党委的统筹部署,党支部开展了“法学人才培养云工程”,而“云课堂”就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司法考试是他们找工作的重要敲门砖,所以学院党委根据学生需要,在线上举办了以考研、司法考试、选调生为主要内容的经验分享。每次课程都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到直播间进行经验分享、政策解读,还邀请校友分享成长经历,介绍行业发展情况。这种“核能云课堂”,因为能够从学生需求出发,为学生服务,受到学生欢迎。

为啥这么火?“7星联动”功不可没

曹景杰表示:“疫情来临后,学院将人才培养模式搬上网络,网络另一端的学生不做观众而做参与者,从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讨论,有学生参与的线上课堂的气氛热烈,参加的学生也比从前更多了。”

为了将学生需要的信息精准传递,学院党委工作人员、辅导员、一线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班主任、本科生(硕士生)导师和学生干部(党员)联动。曹景杰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辅导员为圆心纽带,疫情来临后,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云端’优势,调动了全院各支队伍的力量,形成互动合力,为学生们解决就业难题,形成了七个部分共同发力的‘七星联动’效应。”

急学生之所急,供学生之所需,为了将‘核能云课堂’做实,党支部书记刘沫茹组织18人组成的“法学云分享讲师团”和146人组成的“人文学院法学专业云分享群”两个微信群。每一次活动主题确定前,老师们都要在群里进行调研,收集大家关心的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确定分享人。为了保证分享质量,老师还在课前反复审定分享人的PPT讲稿,商定活动程序。

近期,黑龙江省选调生结果公布,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有16名同学选调成功,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关注。“核能云课堂”第三期以“选调生经验分享”为主题,邀请学工处就业负责人就“选调生”政策为学生进行专题解读。

“核能云课堂”将成为党支部招牌活动一直在线

“核能云课堂”的尝试让党支部的老师们收获了意外之喜。参加活动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甚至还有研究生和其他学院学生。不同的身份、地域,相同的时间和虚拟空间,为了一个主题,一起分享、思考、交流、讨论,兴致盎然。

人文学院的学生主要面临要不要考研、应届没考好要不要“二战”、要不要参加司法考试、是不是一定要考公务员、找工作是不是一定不能比别人差等问题,老师不会直接让他们做选择,而是教会他们先认清自己。原来,单纯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时候,学生觉得生涩难懂,但在这个关乎他们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他们会认真思考,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最好时机,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些方法论。

“法学人才培养云工程”效果超出了法学教师党支部的预期,除知识传授、经验交流之外,更通过交流探讨学生关心关注的人生大事,达到了“课外思政”效果,从而成为法学教师党支部在学院示范的招牌活动。曹景杰表示,“核能云课堂”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度,疫情过去后,“核能云课堂”也会一直在线。

审核: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